唐诗、宋词、元曲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三剑客,它们的魅力光线四射、脍炙人口,倾倒了无数喜爱它们的人们,现在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元曲。元曲始于宋代,壮盛于元。
是继唐诗、宋词之后又一文学之盛,并具有奇特的文学魅力,它虽继续了诗词的婉转清丽,可是形貌恋爱的作品却比诗词来得泼辣、斗胆。如元代曲作家,杨果的两首经典名篇《采莲女》,美到可与曹植的《尤物篇》相媲美。一、曲作者杨果其人杨果,生卒于公元1195-1269年,字正卿,号西庵,河北安国人。
他的一生履历了两个朝代,在金朝曾科考及第,官至参知政事;金亡后,经朋侪举荐出任元朝官员。他在文学方面,工文章,善诗词,曲辞华美,富于文采,与元曲大家元好问交好。
他的曲作有十一支《小桃红》曲;三首《采莲女》曲。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《采莲女》曲中的一、二首。
二、同样是形貌尤物,这两首曲子,不光可与曹子建的《尤物篇》媲美,甚至有逾越之嫌,请品鉴:曲一:采莲船上采莲娇,新月凌波小。记得相逢对花酌,那妖娆,殢人一笑千金少。
羞花闭月,沉鱼落雁,不恁也魂销。这首曲子首句,“采莲船上采莲娇,新月凌波小”将采莲船上采莲女的仙颜,形貌的细致入微。此女妩媚无比,细细的眉如一钩新月;一双脚小巧玲珑如凌波。
接着用追忆的方法,“记得相逢对花酌”,往返想曾经与尤物的初次相逢,初次对花酌酒,“那妖娆,殢人一笑千金少”,写的形象生动,使这位女子越发的美艳、娇柔。最后三句“羞花闭月,沉鱼落雁,不恁也魂销”,连用两个写尤物的成语,似有穷尽所有最能体现女人美的词语,足见此女的花容月貌,令人销魂。
同时作者将人与自然合二为一,相映成趣,一个栩栩如生,秀美灵动的采莲女就这样出现于世人眼前。曲二、采莲人唱采莲词,洛浦神仙似,若比莲花更强似。那些儿,多情解怕风骚事。
淡妆浓抹,轻颦微笑,端的胜西施。这首曲子,出现给读者一个花容月貌的采莲女形象。
首句“采莲人唱采莲词,洛浦神仙似,若比莲花更强似”,描绘出了一个如仙境的画面:湖面的小船儿上,一位身材秀美,面似怕羞的采莲女,轻启朱唇,唱着小曲儿从湖心翩然而至,美得如洛神、如莲花。“那些儿,多情解怕风骚事”,她身材奇美,情态柔顺,用语言恐怕无法形容了。“淡妆浓抹,轻颦微笑,端的胜西施”,无论盛饰淡妆,都烘托的恰到利益,无论微蹙双眉还是嫣然一笑,都风情万种,销魂万千,和名满天下的西施相比,似乎也更胜几分。
这两首曲子,把两位采莲女描绘的“羞花闭月,沉鱼落雁”,如洛神、胜西施。大有逾越曹植《尤物篇》之嫌,那么曹子建笔下的尤物有多美呢?我们来对比一下。诗曰:玉人妖且闲,采桑歧路间。
柔条纷冉冉,落叶何翩翩。攘袖见素手,皓腕约金环。
头上金爵钗,腰佩翠琅玕。明珠交玉体,珊瑚间木难。罗衣何飘摇,轻裾随风还。
顾盼遗色泽,长啸气若兰。行徒用息驾,休者以忘餐。借问女安居,乃在城南端。
青楼临大路,高门结重关。容华耀朝日,谁不希令颜?媒氏何所营?玉帛不时安。美人慕高义,求贤良独难。众人徒嗷嗷,安知彼所观?盛年处房室,中夜起长叹。
这首诗用词华美、精炼,描画细致、生动,塑造出一位容貌艳丽,性格娴静的尤物。而诗人曹植,是魏武帝曹操之子,魏文帝曹丕之弟。在政治上有理想,也盼望有所作为,可是,在其长兄曹丕父子的迫害下,也只能过着“圈牢之养物”的生活。
因此在怀才却得不到施展的情况下,只能弄墨于笔端,写下了这首《玉人篇》那么曹植的《玉人篇》与杨果的《采莲女》,哪一个形貌的尤物更美呢?接待评论区留言。图片泉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见告删除。
本文关键词:元曲,形貌,尤物,的,经典,当属,杨果,《,采莲女,亚搏手机版app官网下载苹果
本文来源:亚搏手机版app官网下载苹果-www.yqyz120.com